--
如果時間是一本早已被寫好的書,那不管重來幾次,我們最終仍會愛上同樣的人對吧?亦或像哆啦A夢裡的東京大阪理論一般,只是形式不同,最後我們都還是會走到同樣的終點是嗎?「那,終點(結局)又是誰定義的呢?」每次我關於遇到這種時間悖論或命定論相關的議題,我都會思想同樣的問題。即使我們的一生過得再多采多姿,從宏觀的存在上來看,也許不過都只是顆小黑點罷了。
打了這麼多,我只是想表達這些都太過複雜難以思考、各個學派都有自己的論點,有時甚至覺得科學理論討論到最後也會變成哲學問題。很奇妙吧?感性和理性本是同根生,當嚴謹的科幻設定中添加愛情元素,或在人的情感之間運用了科學的力量、融合了所謂的感性和理性、以及其掙扎,使得劇情和角色變得更像是個活生生的個體,這些類型的故事往往引人入勝,所以Robert Young的這幾篇SF愛情小說更是讓我愛不釋手。
『蒲公英女孩』是我最愛的一個短篇,根據維基百科,原文只有五千六百個單字左右,但起承轉合無一不缺,有科學家最喜歡的科學理論設定和辯駁;也有細膩感人的文字,尤其對於女孩的描寫更是令人憐愛。不論何時,主角都會愛上這位女孩。
『也不曉得原本在四十幾歲時曾愛上他的那個男人,在二十幾歲的時候,是否同樣會對她產生愛意。』超越時空的愛情讓人熱淚盈眶,對於尋找永恆的旅人來說,這就是永恆的一種表現。我們一生能有多少次悸動呢?對於同一個人,我們還會有同樣的悸動嗎?我不知道,也許沒有人知道。
至今閱讀過不少所謂的愛情小說,但沒有一部像『蒲公英女孩』一樣讓我有抓到什麼的感覺,不是刻骨銘心的那種;也不是青春期青澀微甜的那種,而是結合兩者甚至超越兩者的那種愛情,也許就像前段所說的,是融合了感性和理性,並碰觸到了永恆的一部分。
「我愛你。當我愛上你時,這句話它就是既定的真理。即使日月黯淡、星辰殞落。我愛你,這事實,永恆不變。」這段文字是我以前的信念,可能多少與『蒲公英女孩』有所共鳴吧?
『Day before yesterday I saw a rabbit, and yesterday a deer, and today, you.』
--
後記
我先承認這篇算是有些想簡單交差了事,靠寫讀書心得來完成每周寫作任務。但在寫前篇的「時間之鯨」時我想起了這本小說,拿出來再翻過了一遍,書記得大概是七八年前買的吧?就是很痛苦的那段時間,翻閱了無數次,主要是想要從書中的時間旅行故事找到一些些希望(妄想)時隔多日再讀,仍是滿滿的感動。有機會再來寫寫其他短篇的心得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