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他們就像滴落在大水盤表面的兩滴油,與其說二者濺起水花匯集到一個地方,毋寧該稱之為趁著濺起水花之勢,相依相偎變成一個圓,從此再也無法分離。』
--
如同生死一般,孤獨與幸福是互相的存在,正因為孤獨才會尋找幸福;正因為幸福才會害怕孤獨。而且上天是公平的,無論窮人還是富人,這兩這總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人生左右。
門的劇情主要是圍繞在宗助和阿米的日常,兩人的過往在其中一篇提及,但文字敘述非常簡單隱晦並沒有很直接挑明寫出「通姦」或「苟且之事」,一如漱石有名的「月色真美」故事,雖沒有直白的文字,卻仍可以體會到漱石的文字力量。類似主體且更加明確的故事漱石有另一本『從此以後』,可惜當年購入時我只看了前三分之一,也許現在身心靈更加健全後會再找時間補完。
對我而言,應該說對「現在的我」而言,宗助和阿米背負的罪孽根本不叫罪孽,不如說當初他們兩人沒有私奔才是罪孽。為什麼這麼說?因為我們的人生充滿「錯過」:對的人出現在不對的時間;不對的人卻進入了人生,能不向命運低頭而拼命一搏,其實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事。我們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覺悟和勇氣?寫到這裡,我不禁想到,也許宗助和阿米就是把人生最大的力氣都用在那個時候了?也難怪他們能接受後來平凡的生活,也不再做任何的抵抗。
說完道德面的觀感後,我想聊聊孤獨和幸福;或著說愛與寂寞。「這男人到底哪裡寂寞了?」某種程度來說,我非常羨慕宗助與阿米的關係。「貧賤夫妻百事哀」是從古至今夫妻情侶都會遇到的問題,在宗助與阿米中卻沒有發生。他們是幸福的。確實宗助家道中落的背景令人同情;阿米數次小產,兩人沒有孩子也很悲傷;兩人的過去更是一道枷鎖時時囚錮著內心。但他們擁有彼此,如同文字意義上的一心同體。他們是幸福的。悲傷的是,是我們現代的社會,應該說現實的社會裡,這種關係寥若晨星、名義上的伴侶,同床卻異夢。
不知多少人有看過「Manchester by the Sea-海邊的曼徹斯特」這部電影?雖沒有像電影那麼抑鬱,但故事末段宗助試圖在禪修中尋找解脫卻無功而返,讓我覺得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。過去的故事並沒有被放下,心也沒有從中走出,還是回到原本的日子,這才是真實的人生,雖充滿無奈,但日子還是繼續過下去,畢竟,我們都不是完人。
後記
最近睡眠品質低落,工作上的事情還是困擾著我;女人的事也還沒完全走出來,有像宗助一樣尋找些自己不相信的事物來幫助,但都沒有什麼用,最有用的大概還是跟朋友們聊天才會讓我暫時忘記那些鳥事,也許會隨著時間消逝?亦到死前都不會釋懷?最後慢慢適應?不管怎樣,人生還是要過的,就順其自然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